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25-10-10
昨天(2025年10月9日)早上,電視機報導一則「滙豐控股(005)建議將恒生銀行(011)私有化」的新聞,相信不少投資者都跟我一樣感到有點突然。
消息指滙豐已要求恒生銀行董事會向計劃股東提呈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恒生銀行私有化,持有恒生銀行的股東,每股可獲現金155港元,較恒生銀行周三(2025年10月8日)收市價119港元溢價約30.3%。私有化完成後,恒生銀行將會撤銷上市地位。
滙豐表示十分尊重恒生銀行植根香港近百年(1933年成立)的深厚傳統。恒生銀行除了深厚傳統外,品牌形象和獨特文化更是其重要的競爭優勢。恒生銀行將保留其根據香港銀行業條例所獨立獲授的持牌銀行認可,並維持獨立的企業管治、品牌形象、獨特的市場定位,以及分行網絡。
受到私有化的消息刺激,恒生銀行股價昨天大幅飆升,最高曾見168港元,收市報149.8港元,升26%。
投資者會問:匯豐提出私有化恒生銀行的作價155港元是否合理?
從估值的角度看,我認為匯豐提出私有化恒生銀行的作價155港元算是十分合理的。基於恒生銀行於2024年12月31日的每股賬面資產淨值(Book
NAV per share)83.9港元計算,155港元作價相當於2024年市賬率(P/B)1.85倍(155÷83.9),跟其過去十年(2015至2024年)市賬率的平均值1.85倍相約。倘若以「股利折現模型」(DDM)計算(見「下調恒生銀行的內在價值(二)」),則155港元作價已經較2024年的內在價值125.7港元高出23%。
我計算過,我於2020年7月下旬至8月初買入恒生銀行的平均價格為116.3港元(見「買入領展、煤氣、恒生」)。假設我接受滙豐的建議,以155港元的價格沽出恒生銀行,5年半的時間,不計股息在內,回報率為33%,平均每年約6%。這個回報率,加上期內收到的股息共30.8港元,總回報率達60%,平均每年約10.9%。
恒生銀行近年受到香港商業房地產減值貸款的影響,公司的總減值貸款相對於總客戶貸款(Gross impaired loans/Gross
loans)比率於2024年底已經超過6%(2019年只是0.22%),令預期信貸損失急升,限制了盈利增長的動力。由於撥備不足,投資者擔心短期內公司的預期信貸損失還會繼續增加,盈利前景不太樂觀。
總體而言,考慮到私有化作價合理,加上恒生銀行的短期盈利前景不太樂觀,我覺得這個時候,匯豐提出私有化,對於恒生銀行的小股東來說,不失為一個良好的套現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