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可持續競爭優勢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09-27

以前任職分析員和基金經理的時候,在進行公司調研期間,我很喜歡向管理層發問:「跟同業競爭對手比較,公司擁有甚麼競爭優勢?品牌優越、產品差異還是低成本?」以便判斷公司是否具備可持續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條件。

較早前在<比亞迪(1211)SWOT分析>一文中,有網友問:

「為何Tesla仍未賺錢?比亞迪卻可賺錢(即使不太多)? 誰的競爭策略較可取?」

我簡單地回答:

「Tesla仍未賺錢主要是產量還未達到規模效益。

競爭戰略(Competitive Strategy)方面,Tesla採用差異化(Differentiation)策略,著重品牌的優越性,最初定價高昂(Model S),產品廣受歡迎後,之後才推出較大眾化的產品(Model 3),從高端走向較低端比較容易,所以Model 3 的訂單非常強勁,策略可以算是頗成功。

而比亞迪則採用低成本優勢(Cost Advantage),定價較低。政府補貼、政策配合(比如電動車不用遙號申請車牌)、應用雙模(油電)混合制式解決消費者對於續航力的擔憂等,令到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大賣,策略也算是成功。

兩個戰略不同,但都運用得很好,投資者投下信心的一票!」

Michael Porter(競爭戰略之父)在《競爭戰略》一書中明確地提出了三種通用戰略(Generic Strategies),分別是(1)總成本領先(Cost Leadership)、(2)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及(3)專一化(Focused)戰略。他提醒企業必須做出一種根本性戰略決策,只可向其中一種通用戰略靠攏,千萬不要徘徊其間(Stuck in the Middle),因為後者的戰略地位是極其糟糕,並幾乎註定是低利潤,長遠缺乏競爭力。

聯想(992)為例,它的手機業務面臨的戰略問題正正便是「Stuck in the Middle」-- 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聯想品牌在高端消費者心目中很難跟蘋果iPhone和三星鬥爭,技術和產品也不及華為。另一方面,聯想產品的性價比差過小米,更要面對其他國產品牌(OPPO和vivo)異軍突起的競爭。公司目前處於非常不利的戰略位置。

18 則留言:

  1. 可否提及 聯想 如何stuck in the middle ? Thank you.

    William

    回覆刪除
    回覆
    1. William: 聯想手機定位「高不成,低不就」,不就正是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嗎?

      刪除
  2. 同意。
    聯想係電腦同手機業務都輸,電腦方面輸比DELL同HP,高階手機輸比APPLE、SAMSUNG,性價比手機輸比華為、小米,中階要同SONY、HTC爭,SERVER技術唔夠IBM好,國內業務唔夠華為、小米爭,國外唔夠國外品牌鬥。如果聯想再無突破性又吸引的產品佢只會愈做愈差。

    回覆刪除
    回覆
    1. Zurg:聯想電腦業務的競爭力還可以(聯想是全球PC制造商龍頭,擁有低成本優勢),但手機業務的競爭力卻明顯不足。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以2016年上半年銷量計算,排名首五位分別是華為、OPPO、蘋果、vivo和小米,未見聯想的蹤影。

      刪除
  3. TESLA 的收成期還要多等幾年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80後東昇兄:Wow!要等那麼久?未知投資者是否有耐性等待呢?

      刪除
  4. 知己知彼 是很重要。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5. 比亞迪那可以說是低價戰略,不是低成本優勢。要做到規模帶出成本優勢,做到可持續,不是那麼容易。比亞廸暫時還沒做到其他對手不能超越的可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產品差異」很難做到「可持續競爭優勢」。太多例子「產品差異」沒有做到,不逐一舉例了。

    佩服的一點是你選比亞迪而不是Tesla,這點應該是做對了。比亞迪做電車這盤生意暫時是最成功的一家,短期看不到其他公司超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早月兄的觀點。
      沒有低成本背後的支撐,比亞迪很難可以做到低價戰略。比亞迪今年預計銷售12萬輛新能源汽車,較2015年翻倍,市場佔有率高達兩成,應該可以產生經濟規模的效益。另外,公司向上游整合,於青海鹽湖控制動力電池生產原材料資源碳酸鋰,也有助未來減低生產成本。由於比亞迪在電池、電機、電控方面的技術遙遙領先競爭對手,生產出來的產品質素非常不錯。

      同意「產品差異」並不一定能夠成功做到「可持續競爭優勢」,要先了解公司產品為何會受到客戶歡迎,並願意付出較高價錢買入,令公司享受高利潤率和超高回報率。是由於優越品牌形象?高產品質素?還是優質服務?其他競爭對手容易複制嗎?


      刪除
  6. 請問以現價入貨;是否會偏高了點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Leung兄:投資前宜先做功課,然後自己決定,投資的事自己負責,不可以輕信別人呢!

      刪除
  7. 鍾兄在網上教會 波特五力分析、SWOT、以及競爭戰略之父的三戰略,感謝!
    不過,我比較有興趣在小米,因為自己都有用過其產品,感覺小米要再上一台階,真的在質方面要下功夫,因為總成本已沒有領先優勢,而且小米產品越來越多样化,有點擔心,因為太多產品,對公司來講未必一定好;但我就未用過小米云,不知鐘兄有冇用過?

    回覆刪除
    回覆
    1. Oscar兄:不客氣。多謝分享你對小米的意見,我未用過小米雲(Mi Cloud)呢!小米手機今年在華銷售放緩,被華為遠遠拋離,投資者對它的競爭力有所顧累也是合理的。

      刪除
  8. 受教了,鐘兄拿自己熟識的例子說道理,很不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