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25-09-24
今天有一篇報導「女股神Cathie Wood 時隔四年再度建倉阿里巴巴(9988)」引起我的興趣。
「女股神」Cathie Wood 領軍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旗下基金於周一(2025年9月22日)買入阿里巴巴美國存託憑證(ADR),涉資1630萬美元。據資料顯示,Ark已經於2021年9月賣出所有阿里巴巴的股份。時隔四年,今次再度買入阿里巴巴的股票(成本大概160港元),也許標記著Ark希望再次擴大其在中國互聯網領域的投資。
自從阿里巴巴於2025年8月29日公布超預期的2026年財政年度第一季業績後,股價便一直飆升,從115港元,持續攀升至今天上午(2025年9月24日)最高的170.8港元,短短一個月內,累績升幅達49%,股價非常強勢!
據統計,截至昨天(2025年9月23日),南下資金已經連續23日淨買入阿里巴巴,共計621億港元。
由於阿里巴巴的業績超預期,加上其雙引擎(核心電商和AI雲)的業務前景秀麗,分析員普遍都看好阿里巴巴的股價,投資評級大多是「買入」,最高目標價定在183港元。
從股價的走勢、上升動力及催化劑看,阿里巴巴也許是趨勢投資者當下的一個選擇。
反之,我於2021年12月2日公布以122.6港元買入阿里巴巴的股票(見〈疲弱的港股是「危」還是「機」?〉一文),然後越跌越買,最低於2022年10月31日以61.5港元買入,平均成本約90港元。採用「越跌越買」的投資策略,信心主要是建基於估值。我當時利用EV/FCF(企業價值除以自由現金流)作為估價工具,計算出來的回報率,再與長期債券的孳息率比較,看看公司的估值是否便宜。假如EV/FCF比率遠遠高於長期債券的孳息率,便代表估值吸引,反之亦然。這是價值投資的基本原則。作為價值投資者,我總是喜歡人棄我取,趁別人恐慌或股票失寵的時候撿便宜貨。
現時阿里巴巴的股價回升,低價買入的投資策略便穩坐釣魚船,可以安心持有讓子彈飛,直至股價被過分追捧令估值偏高的時候才考慮適量減持。
不同的投資策略適合不同性格的投資者。究竟你是喜歡價值投資還是趨勢投資,只有投資者自己最清楚。
什麼時候或什麼企業適合使用 EV/FCF 這種估值模型?
回覆刪除Ken Leung
都要有充足投資策略知識及軍糧,才可以有得選擇,當然鐘sir去放電之餘,都要寫多幾劑靈丹妙藥,俾我地開竅一吓,自然藥到病(荷包)除。草上飛
回覆刪除感謝鍾Sir,又可以看到鍾Sir的Post很開心! 想問鍾Sir現在恒生指數是否還在合理的水平呢?
回覆刪除股神定義:
回覆刪除1. Size 細嘅時候長期複合回報大約每年至少有約30%,例如 Peter Lynch,而長期複合回報可以隨著 size 增加而慢慢下跌,但至少要有約 20%
2. 經歷幾次重大金融危機/大型股災, 即benchmark index 由高位跌大約50% 依然屹立不倒
3. 投資方法必須系統性 + 可驗證,要排除幸運因素。
所以巴菲特 + 芒格係股神,Wood 唔係。
芒格將 value investing 由 Benjamin Graham 嘅 cigar butt 改良至 buying a wonderful business at a fair price, 說服到巴菲特, 令巴郡可以克服size 嘅難題, 居功至偉, 所以應將巴菲特 + 芒格 並稱股神
題外話 Jim Simons Quant investing 都係股神級, 但方法唔一樣。 而佢嘅基金有限制 size vs 巴郡冇限制 size , 所以Jim Simons 嘅年化複合回報率看似遠高於巴菲特, 但好多人唔明係 size 嘅問題。如果Jim Simons 冇封頂而唔限制 size ,相信複合回報都會慢慢降低,但Jim Simons 絕對係天才級嘅。
JAS
一定揀價值投資,而價值投資都一樣可以買科技股,只係巴菲特欠缺理解科技股嘅能力(佢本人自己講 唔係我亂作), 令大家錯覺以為價值投資 = 落後 同世界脫節
回覆刪除慶幸幾年前鍾兄價值投資書籍啟發,開始踏上投資之路。
Nvidia Microsoft Meta 等優質科技股喺2022 年美國不停加息後大跌, 正正就係買入良機。
簡單講價值投資:
1. 買有長期競爭優勢公司
2. 長遠有盈利增長 享受 compound effect
3. 用合理/最好平價買入
4. 最好有一流嘅管理層但並非必要條件,可以係蠢人都管得到嘅企業。(from Peter Lynch/巴菲特)
所以價值投資絕對可以係科技股,亦可以係傳統消費股。只係科技變化可能令為公司長遠價值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所以最重要係買入前相當確定該科技公司5 10 年後會維持競爭優勢,唔會因為科技創新而被取代。
價值投資 ≠ 增長投資?
No not exactly
盈利增長絕對會影響公司價值,所以價值投資都要考慮增長。
再思考一下買入優質科技/傳統股機會:
1. 疫情大恐慌
2. 聯儲局於2022年因高通脹不斷加息令美股大跌
3. 恒大泡沫爆破
4. 今年關稅危機
5. 仲未計個別公司自己短期負面問題
只要有耐性等待,一出現就把握機會,分注買入。或者係自己發掘市場未發現嘅優質增長公司,早早買入等待。望住其他人高追買入而自己已經帳面大賺以倍數計嘅回報。完全唔理會市場嘅行為,如果一個投資者想長期跑贏大市,必須要有比市場更強嘅投資能力 + 自控力。多數散戶/基金經理/大行投資者長期跑輸大市,仲要聽佢哋講?
Well why is investing so simple? Of course it is so simple but not easy. Why doesn't everyone just copy it? It requires patience. It's also that kinda relentlessness to keep thinking and learning about investing principles and companies that make value investors so successful.
J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