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港交所受惠大市成交急增(八)

網誌分類:

網誌日期:2024-09-29

 近日美國減息半厘,加上內地中央政府出其不意推出救市「組合拳」(包括降準0.5%、調低政策利率0.2%、調降存量房貸利率、增強六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創設新工具支持金融機構買股票等),令長期低迷的中港股市股終於重獲投資者的青睞。

 在投資者「害怕錯過」(FOMO)的心理驅動下,恆生指數於最近兩個星期已經飆升超過三千點(累積升幅19%),並重上20000點之上,上周五(2024927日)收市報20632點。

 從估值上看,港股已經回歸合理的水平(見〈推算恆生指數2024年的合理值(五)〉一文)。2024年預測市盈率約10.5倍,接近過去十年的平均值,再次表明「均值回歸理論」的有效性。

 作為價值投資者,我認為港股回升是可以預期的,但上周五的成交金額激增至4457億港元,數字之高,令人意外。創歷史紀錄的成交金額,究竟對後市有何啟示?投資者為何如此瘋狂買入股票?是「夾淡倉」逼淡友投降?還是投資者重新部署看好中港股市?

 當大市成交急增,最直接的受惠者必然是港交所(388),因為公司的主要收入和盈利來源是股本證券產品的交易費,即是基本上與港股的每日成交金額掛勾。

 年度                日均成交金額(ADT)(億港元)      港交所每股盈利(港元)

 2009                                                                                                        620                                                                                                                                                           4.36

2010                                                                                                                686                                                                                                                                                                   4.66

2011                                                                                                                697                                                                                                                                                                   4.71

2012                                                                                                                539                                                                                                                                                                   3.75

2013                                                                                                                626                                                                                                                                                                   3.95

2014                                                                                                                695                                                                                                                                                                   4.44

2015                                                                                                            1056                                                                                                                                                         6.70

2016                                                                                                                669                                                                                                                                                                   4.76

2017                                                                                                                882                                                                                                                                                                   6.03

2018                                                                                                            1074                                                                                                                                                             7.50

2019                                                                                                                874                                                                                                                                                                   7.49

2020                                                                                                            1295                                                                                                                                                             9.11

2021                                                                                                            1667                                                                                                                                                             9.91

2022                                                                                                            1249                                                                                                                                                         7   .96

2023                                                                                                                1050                                                                                                                                                         9.37

2024年(上半年)                1104                                                                                                                                                        4.84

 受惠成交激增,港交所的股票受到投資者追捧,股價於上個星期飆升28%,收市報308.6港元。

 港交所2024年上半年的每股盈利為4.84港元,按年下跌3%,年化的每股盈利為9.68港元。估值上,假如採用過去十年預測市盈率的中位數29倍作為計算基礎,則港交所的合理價約281港元(9.68 x 29)。

 港交所現價(2024927日)308.6港元,較2024年的合理價281港元高出10%,也許是投資者看好港股將來的每日成交金額,應該會超過2024年上半年的1104億港元。

 總的來說,倘若港股的成交量能夠持續暢旺,港交所的股價表現還是值得憧憬的。

51 則留言:

  1. 凱恩斯在他1936年的名著《通論》第12章第5節最後的一段話,真讓人深覺他對股票市場了解真是深刻無比!他說:
    A collapse in the price of equities, which has had disastrous reactions on the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may have been due to the weakening either of speculative confidence or of the state of credit. But whereas the weakening of either is enough to cause a collapse, recovery requires the revival of both. For whilst the weakening of credit is sufficient to bring about a collapse, its strengthening, though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recovery, is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回覆刪除
    回覆
    1. 股票價格的崩潰,對資本邊際效率帶來災難性反應,可能源於投機信心或者信用狀態二者中的任何一個的弱化。但是,雖然二者之一的弱化足以導致經濟崩潰,而經濟復甦則要求二者同時恢復,因為信用的弱化儘管足以導致經濟崩潰,但它的強化雖然是經濟復甦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刪除
    2. 現時外資對中港股市的信心還是半信半疑。

      刪除
  2. 我在17,000 入左貨,而家日日升,反而有點驚,正開始逐步小D小D甘減持﹗但另一方面,又怕走得太早﹗再一次印證,賣出比買入更難,心理歷程更複雜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講得非常好!俾你袋住先囉,股市永遠會令你有這樣的感覺,係咪好刺激呢?不單止大戶仲會令你欲仙欲死,到了最後你會與眾大多數散戶一樣兩䄂清風,財散人安樂啦!

      刪除
    2. 正確地評估大市及個股的估值也許會有幫助。

      刪除
  3. 陸股狂飆 網友形容已進入“武則天守寡”階段
    如是我聞:
    媳婦給丈夫的父親發短消息說:A股已進入“武則天守寡”階段。收件人說不懂。媳婦說:失去李治。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治與理智同音。
    股票市場是很瘋狂的。暴漲時,雞犬升天。買買買!暴跌時,多好的公司,你不要了,所以我也不要。賣賣賣!
    這叫做市場波動。學會了定價估值,低價買進,高價賣出,賺錢就變得很容易。
    香港是全球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相信我。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叫你講古仔咩?馬向後開炮?

      刪除
    2. 你贏錢不等於人哋會贏錢,無再「玩人」啦!係呀信你有錢賺叫大家去同你分囉!

      刪除
    3. 老师,恒指已到23000什麽價位沽出

      刪除
    4. 匿名兄:
      一、你需要為自己定下一個利潤目標。比如說,達到成本的百分之多少。
      二、你必須為自己定下一個持股期限。比如說,兩至三年。依據Ben Graham幾十年在華爾街的實戰經驗,兩至三年成果最佳。
      三、耐心守候持股升上去。
      四、過來就沒什麼事了,就是數一數賺了多少錢。
      香港是世界上那個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相信我。

      刪除
    5. Ben Graham在他的《證券分析》一書第28章Selection Based on Margin-of-safety Principle一節下如此說:
      “回顧一下第26頁那張展示自1900年以來普通股價格波動的圖表,它將讓人聯想到價格反複地過高與過低,因而亦聯想到將會有多次機會以低於其價值買進股票以及其後以其公允價值或比公允價值更高的價值賣出它們。一種明顯地受圖表本身所激發的粗略方法可以這樣做,也就是說,首先在過去市場價格波動的圖上,於貼近其中心位置處簡單地畫上一條直線,然後計劃好在這條直線下方的某處買進,以及在這條直線上方的某處賣出就可以了。”p.373

      刪除
    6. 如果你學會了使用Excel幫助你製作2800盈富基金股價波動圖,那麼你就很容易劃出一條10年平均價格24.29元的直線貫穿從1999年11月12日至2024年10月18日全圖。不過,你不會也不打緊,可以這樣做:
      一、打開Yahoo財經香港
      https://hk.finance.yahoo.com/
      二、在上方搜尋處填上2800.HK,進入盈富基金 (2800.HK)主畫面。
      三、點擊股價互動圖左上方的“全瑩幕”。
      四、在上方工作列“日期範圍”最右方點“最大值”。
      五、好!只有2008年1月2日至2024年10月18日共16年9個多月的股價波動圖,那也夠用了。
      六、接著把“+”十字鼠標移向2013年9月15日處,金額顯現在兩個地方是24.2元。那一條橫的虛線就非常貼近10年平均價格24.29元的直線了。
      七、你看到虛線下方幾個買點?虛線的上方幾個賣出點?
      八、你再在上方工作列“比較”處點一下,把^HSI填上去,拉下去,點一下恆生指數,再點一下“儲存”。
      九、再把鼠標拉回去2013年9月15日處,盈富基金是24.2元,恆生指數是23502.51點。這與Excel計算出來的10年平均價23906.58點相差無幾。

      以上是依據Ben Graham在他的《證券分析》一書所介紹的方法弄出來的“盲毛投資法”,你說管用嗎?
      我也順便用Excel算了一算0388港交所10年股價平均值是280.85元,這非常貼近鍾兄估算出的281港元,真是神奇!

      刪除
    7. 活用均值回歸的投資方法很不錯。

      刪除
    8. ch liu真係講得非常好,最重要的是設立利潤目標和持股期限!

      ch liu於2023年10月23日於鍾sir的一篇文章下留言分享自己買入華潤水泥(1313.HK)的操作,清楚說明買入價是$1.75,持貨期限為兩年,目標利潤242%。

      現已超過一年,該股票暫時回報大約-6%(虧損6%)。我相信網友們也非常期待,多次分享投資心得並表示港股是全球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的他,於現在起計於大約10個月後是如何實現超過260%回報,從而輕易於兩年的期限獲得242%的目標回報。

      港股是全球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相信他!

      以下為該留言節錄:
      「那一個測試的倉位最高收益是1313華潤水泥,約兩年整體收益高達242%。所以,星期五我在它1.75元建立了倉位(2016年2月11日是1.78元),準備持有兩年再以市價賣出。看看是否高於242%?」

      當好友都轉為悲觀的時候
      https://bennychungwai.blogspot.com/2023/10/blog-post.html?m=1

      K

      刪除
    9. 呵呵!能讓人一直惦記著真是與有榮焉!不幸地我沒能在1.75元建立倉位,原因是我一直沒有香港的直接投資銀行賬戶,用的是我太太在台灣的銀行退休賬戶間接投資,也就是說,委託銀行幫助下單。我們那天早上九點多(香港已經快收市了,夏天我們這裡十點,冬天則在九點!)向銀行下了單後就再也沒有去管華潤水泥了。唉!一直到了華潤水泥在今年(2024年)6月份那幾天再下跌至1塊2毛多時準備加倉。進去台灣那家銀行後才知道我們一股華潤水泥也沒有買到!(銀行複委託不成功竟沒有通知的服務!)所以,這個華潤的倉位是1.26元建立的,很不幸,一直都在賺,恆指在23000點時(2024年10月7日)可以將華潤處理掉的,利潤是77%。不過,我們還是採取放著吧,驗證一下是否真像那些人說的:港股已死!
      有一點需要澄清的是,2016年2月11日當天我做了一個forward test的倉位,使用的是1970年代一個美國投資者整合Ben Graham晚年投資準則的方法應用在因大陸“熔斷機制”導致港股大跌去前測港股。只訂立了持股2年,因為這只是測試沒有真金白銀投入去,所以並沒有訂立什麼合理利潤。這個測試的投資組合一共有11家公司。我分別在2016年9月11日第一次檢查這11公司利潤,華潤最高,達71%。2017年12月29日第二次檢查這11公司利潤,也是華潤最高,達189%。2018年1月18日第三次檢查這11公司利潤,也是華潤最高,達224%。最後一次檢查這11公司利潤是2018年1月26日,恆生指數收盤價是33154.12,還是華潤獲利最高,達242%!2800只達80%,2828只達76%。我對這次真金白銀投下去華潤能賺多少沒有太多想法,反正這只是Buy-Low-Sell-High Approach的驗證股,我的主力放在Buy-Low and Hold Approach上,而且倉位比較重。央企的939建行4.02元買入表現最好,今年8月份派了一次息,明年1月份還要派一次中期息,最感謝的人當然是John Keynes,還需要感謝的當然是香港唱衰港股已死的市場先生們,沒有他們擗、擗、擗,你哪來機會執便嘢!
      大陸的股票,央企安全度比國企要高,除了939是央企外,看這裡:
      上证中央企业50指数 (000042)
      https://www.csindex.com.cn/zh-CN/downloads/indices#/indices/family/detail?indexCode=000042
      點“样本资料”,再點“样本权重”。
      目前大陸的指數基金ETF開放讓退休金基金投資,已經高達二萬億元,將來一定會緊追美國。上證指數2700點時,000042ETF的派息率曾上升至4.5%左右。但與香港的建行10.91%比真的是:雞肶與牛肶!




      刪除
    10. 非常好的解釋,我相信各位網友會有自己的判斷。

      不過重點不在於他有沒有成功建倉,而是在於他對該股票以及股價的看法。一直宣揚香港是全世界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的他,不論他個人有否成功買入,當天確實認為$1.75是買入該股票的好時機,亦相信持貨兩年可以賺取不錯的回報(242%)。當然現距離兩年之期還有10個月的時間,我絕對相信這位熟讀投資經典的ch liu先生的眼光和判斷,華潤水泥將會於由2023年10月起計的兩年時間,獲得可觀的目標回報242%,拭目以待!

      港股是全球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相信他!

      不論有否成功建倉,也不影響他認為$1.75便是建倉時機:
      「所以,星期五我在它1.75元建立了倉位(2016年2月11日是1.78元),準備持有兩年再以市價賣出。看看是否高於242%?」

      K

      刪除
    11. 雞肶與牛肶應是雞髀與牛髀。不說蚊髀與牛髀,因為4.5%的股息率說是蚊髀,大概有點過分吧!
      近來我特別重視前輩們的實戰經驗。巴菲特一手大量現金是其一。Ben Graham說:“Sooner or later, all bull markets must end badly.”是其二。華爾街的諺語說:“樹高不過天!”也就是說,長牛終會結束。因為我學投資還沒接觸到價值投資之前花了不少時間在基金投資方面,所以,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這本書講投資基金這一章學到的東西最少!但前幾個月翻閱第九章,再次讀到“長牛容易滋生各種新花樣與新騙局”,誠不我欺!還是不要自以為學不到新東西,原來只是自己不夠細心!

      刪除
    12. Ben Graham 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書上說:
      “我們認為,投資者在市場正常水平下購買股票應該能獲致3.5%至4.5%的股息回報,這些股票在正常價格下,其內在價值應該會穩步上升而達致與股息相等的數量(3.5%至4.5%),這樣一來,投資者將獲致結合股息與資本增值二者約7.5%的每年回報。”pp.22-23
      香港也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大多數時候與美國市場雷同。最大的不同是香港這個市場沒有發生過像美國市場長達10年與10年以上的長牛(1900年至2024年共發生過4次!)。
      假如你想提升你在這個市場整體回報,那麼,你就要選擇在在景氣低迷的市況下入市。這樣,你的股息率回報將會高於3.5%至4.5%的水平,而資產增值方面由於你買進比正常水平時更低,所以上升的空間將更大,這比3.5%至4.5%更大的回報將會是合理的預期。這種機會,在香港的市場,三五年就發生一次,耐性是投資者非常重要的品質。
      一般言之,長期在市場上能獲至年平均8至10%則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滿足於這個回報率,也就是說,更可觀的回報率,比如說,再加5%,即,13%至15%的回報率。Ben Graham在同一章裡告訴你“需要非常勤奮與超卓的智慧”。事實上,長期能達致年均13%至15%的回報率的投資者大多數是傑出的價值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書上的第549頁開始給你列出了不少人或公司。
      因此,“為自己定下一個利潤目標”,兩年30%回報率是Ben Graham向大家推薦的,也就是說,每年15%。這已經打敗市場,同時也打敗95%的市場參與者是可以斷言的!
      我會為自己定下一個242%的利潤目標嗎?還是那位匿名K先生為我定的?
      建議多讀一些哲學書,尤其是分析哲學中的符號邏輯、邏輯分析、語言分析等方面的書,中大哲學系退休老師中何秀煌先生與李天命先生的書都可以買來一讀。證券分析需要清晰的邏輯思辨與分析頭腦,否則很難讀進去Ben Graham那兩本書。


      刪除
    13. 「所以,星期五我在它1.75元建立了倉位(2016年2月11日是1.78元),準備持有兩年再以市價賣出。看看是否高於242%?」

      以上節錄ch liu於2023年10月的留言。網友們會有自己的解讀,小弟不作評論。

      小弟當然不敢為這位熟讀投資經典的ch liu定下投資目標。不過我認為定下投資目標回報要考慮包括個人能力和很多其他因素。對於ch liu認為於2023年10月,$1.75的華潤水泥是適合買入的價格,小弟會認為2.42%的目標回報可能比較適合。我們即管看看,多次表示香港是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的他,於2023年10月表示認為1313.HK華潤水泥於$1.75是合適的買入價格,看看兩年後(2025年10月)該股票回報會否高於2.42%?

      K

      刪除
    14.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白話翻譯是:孔子說:「遇到可以說的人卻不說,就會失去可與說話的人;遇到不可說的人卻說了,就是說話冒失。聰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談的人,也不言談冒失。」
      《論語·里仁》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白話翻譯是:孔子說:「見到賢能的人,便想如何效法他。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與鍾兄的blog友共勉之!

      刪除
    15. 真的要加加油,我會繼續當華潤水呢的啦啦隊。畢竟在這全世界最容易賺錢的市場,精挑細選後的操作最後蝕錢是挺尷尬的。

      K

      刪除
  4. 謝謝分享! 投資除了取得回報,如能在當中找到成功感(如ch liu兄 /鍾兄所說: 學會估值 > 做出理性買賣 > 低買高賣), 並且價值投資法讓你能每晚安然入睡, 也很重要。在慢慢投資長路上追求財富自由,假如因為投機心態和行為讓自己身心不得自由(整天被市場變幻氣氛影響), 那豈非不是失色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一句「理性買賣、低買高賣」,哈哈!出神入化,請問你有冇實質的戰績顯示俾大家睇你有咁高功架?唔係你睇咗武林秘笈就會覺得自已高手了嗎?

      刪除
    2. 理論與實踐,前者較容易掌握,只係要肯勤力加埋天份讀書就可以啦,後者最難搞,人性的弱點:只說不做、紙上談兵大把人係咁,所以世上已經定左你嘅命運,要在股壇撈一把,真係問問自己是屬哪類人

      刪除
    3. 投資路上,管控情緒很重要。

      刪除
  5.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

    回覆刪除
  6. 你好,鍾老師,想請教港交所的合理價約281港元(9.68 x 29),請問可以講解一下詳細的計算方法嗎?因為我沒有任何股票基礎,想知道如何計算港交所的合理價,在合適的時機買入,因為在圖書館看過你的讀財報學選股計估值2019年版及選股與估值2020年版,當中好像沒有詳細的計算方法,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將2024年每股盈利預測,乘以過去的平均預測市盈率,便是港交所2024年的合理價。

      刪除
  7. 請問過往十年預測巿盈率中位數在那裏找到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Bloomberg。有時候報章也會引述這個數字。

      刪除
  8. 氣氛好咗,大家齊齊就會唱「香港股好!好好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尼個世界冇免費午餐晚餐,有心人搞好個氣氛,等你哋覺得開心有錢齊齊搵,美好的時光當然一定有悲愁的光陰來臨,回首過去三十年的股市何常不是,當然屬於20%嘅人就不在話下了,他們最後一定是令你不開心的人

      刪除
    2. 當大家的情緒高漲,股價大幅上升,估值偏高的時候便要小心。

      刪除
  9. 鍾老师,股市pe12倍,偏高,可沽出吗?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妨參考Ben Graham對於防禦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準則。

      刪除
  10. 港交所是香港最值得研究的公司,對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者言,同時也是最好的公司。怎麼說?第一、它是長期盈利穩步上升的公司。(不是一年一年計算,而是10年中最近3年與10年中的前3年去計算!)第二、它是全球有數Dividend Payout最高的公司之一。除了2000年在港上市派息率是41.56%與2001年派息率是46.54%之外,一般派息率都在89%以上。更離奇的是2002年是109.71%,2003年是133.02%,2005年是129.08%,2006年是131.63%。簡直是派“突”了!這家公司,在市場賺到的錢,毫不吝嗇地分派給它股東!可惜的是,它長期大部分時間都是超級貴價的公司。有沒有機會低價買進呢?有的。最近的是2008年11月24日收盤價是52.25元,PE是10.93倍,股息收益率是8.21%。整個上市後的歷史的最佳買點是2003年4月24日收盤價是7.9元(Sars時期!),PE是12.36倍,股息收益率是10.76%,PB是1.54倍。你看,2020年港交所每股派8.17元,2021年派8.78元,2023年派8.41元。這真是生金蛋的靈禽,你賣它幹什麼?還有一點,它的長期ROE都是很高的,這表示它的盈利能力非常好。最後一點,它在香港是:獨市生意。它的長期派息資料看這裡: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analysis/company-fundamental/dividend-history?symbol=00388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分析得好好透徹,港交所係好好好股,而且這些分析係人都知,咁多年來照計應該好多得益它而賺錢?可惜世上有個定律,就係真正得到好處的永遠都係屬於小數人,而大多數人係陪跑的!

      刪除
    2. 2007年10月30日恆生指數站上歷史新高31638.22點,PE是24.48倍,股息率是1.75%,輾轉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恆生指數低見11015.84點,PE是6.52倍,股息率是6.43%。整體下跌了65%。同期的港交所則由265.4元(2007年11月2日),PE是45.92倍,股息率是1.96%,輾轉下跌至2008年11月24日的52.25元,PE是10.93倍,股息率是8.21%。整體下跌了80%。
      2021年2月17日恆生指數31084.94點,PE是16.68倍,股息率是2.32%,輾轉下跌至2022年10月28日的14863.06點,PE是8.36倍,股息率是4.47%。整體下跌了52%。同期的港交所在2021年2月19日創歷史新高567元,PE是62.24倍,股息率是1.44%,輾轉下跌至2022年10月31日的209元,PE是21.09倍,股息率是4.24%。整體下跌了63%。
      為什麼香港最好的股票之一的港交所兩次在同一個大跌市裡竟然比指數(恆生指數)跌得還要慘烈的多?2008年那一次多跌了15%,這次多跌了11%。為什麼優質好股票竟然這麼不抗跌?
      答案當然不是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而是Ben Graham說的:
      “If a common stock is a good investment it is also a good speculation.” p.571,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刪除
    3. 就證券分析言,不管是債券或普通股,“價格”永遠都是一個基本要素。所以Ben Graham在Security Analysis一書上說:
      “對涉及證券的每一個完整的判斷言,價格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普通股領域裡,將價格置入考量的必要性是更讓人心悅誠服的,因為支付錯誤的價格,其危險程度與買進錯誤的證券幾乎一樣巨大。”p.77
      所以,Ben Graham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導言》裡說:
      “過去幾年來(以及過往許多類似的情況),人們會在股票市場遭受真正慘重損失,源自於購買者忘記了問:‘多少錢?’”p.8

      刪除
    4. 付出過高的價格,即使是好公司,也可能是壞的投資。

      刪除
    5. 著名價值投資哲學理論家與實踐者Howard S. Marks 在第6版的《證券分析》第二部分講述債券投資之前寫了一篇《導讀》,他的見解正與鍾兄所言相同。他說:
      ”因此,一種更現代的態度·,就像凱因斯遠遠超前於時代的態度一樣,將基於這樣一種觀念:幾乎任何資產都能夠成為一項好的投資,只要買進足夠明智而且買進價格·足夠低廉。相反的觀念也是我認為是正確的:沒有哪一種資產好到即使以超高的價格買進也不會成為一項糟糕的投資。“p.128

      刪除
  11. 不過港交所需要有護城河,但我當距股價回落到$250,以之前平均派息比夠$8.5,都係3厘左右,真是咁吸引?買距將來的潛在升幅?

    回覆刪除
  12. 如果在股市中談論某股價多少買多少賣就可以啦,那麼應該個個賺到錢哈哈笑啦,只要按照鍾老的專業數據就可以啦,為何如今港人股票投資個個輸到冇晒,醒覺吧!老老實實吧!這個市場不屬於普通人參與的,但是沒有你們的參
    與大戶哪來的財富呢?可憐🙁

    回覆刪除
  13. 鍾sir
    2025年恆生指數每股盈利預測大概係幾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