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24-08-11
2017年 2146
2018年 2765 29%
2019年 2719 - 2%
2020年 1969 -28%
2021年 2238 +14%
2022年 1807 -19%
2023年 1966 +9%
2024年(預測) 2030 +3%
2025年(預測) 2169 +7%
有冇咁简单?
回覆刪除對真正的知識欠缺尊重與敬意,注定會一直窮下去!
刪除「估」值其中一種方法,始終都是估計;即使一間公司好很有價值,現價偏低也有很多因素,市場現時就是只接受這股價。
刪除👍👍🌻
回覆刪除謝謝鍾sir分享想法
回覆刪除感謝鍾sir分享
回覆刪除投資不是數學考試。聰明的投資者由2018年貿易戰開打時就應該有所警剔。多年過去,S&P500指數已上升超過一倍,港股這邊還在說「合理值應該有19600」。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想想10年後對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公司會在哪一個市場。投資沒有難度分,無謂捨易取難,辛苦自己。
回覆刪除S
投資港股市場=捨易取難,
回覆刪除同一個方法去美股應該好多香港人都可以提早退休
munger都有提過釣魚要去多魚既地方,一般散戶係港股呢個小魚池難以有合理回報
刪除贊同!但是股票市場係盲目的情緒化的
刪除在任何市場,就證券的買進價格言,可簡化為三種模式:
回覆刪除一、Buy High(高買)
二、Buy Moderate(合理價格賣)
三、Buy Low(低買)
再就證券買進後的處理方式言,也可簡化為三種模式:
一、Buy-X-Sell-High(或Higher)
二、Buy-X and Hold
三、Buy-X-Sell-High and Hold
在這裡,X共有三個可能選項,就是:High,Moderate和Low。
假如你不能掌握對市場的“定價估值”的知識(Graham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8章裡講的Pricing,第3章他教你How to price the market,值得讀10次!),那麼,你就很不幸地買進非常貴的證券,包括ETF。Buy High 有可能Sell Higher嗎?利潤如何?Buy-High and Hold能讓你獲豐厚的利潤嗎?你在市場的長期收益取決於兩個變項:
Dividend Yield+Capital Appreciation
長期持有一種證券,你的可能收益是前者,就是股息率。美國市場從2009年5月以來,他的股息率都低於3%,最近3年多4年來,都低於1.9%,屬於非常昂貴的市場。你在這個市場裡,究竟想Buy-High-Sell-Higher,還是想Buy-High and Hold,這能賺錢嗎?
昨天在鍾兄這個帖子下寫了一則跟帖,可能沒有送出,補正如下:
回覆刪除在任何市場,就證券的買進價格言,可簡化為三種模式:
一、Buy High(高買)
二、Buy Moderate(合理價格賣)
三、Buy Low(低買)
再就證券買進後的處理方式言,也可簡化為三種模式:
一、Buy-X-Sell-High(或Higher)
二、Buy-X and Hold
三、Buy-X-Sell-High and Hold
在這裡,X共有三個可能選項,就是:High,Moderate和Low。
假如你不能掌握對市場的“定價估值”的知識(Graham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8章裡講的Pricing,第3章他教你How to price the market,值得讀10次!),那麼,你就很不幸地買進非常貴的證券,包括ETF。Buy High 有可能Sell Higher嗎?利潤如何?Buy-High and Hold能讓你獲豐厚的利潤嗎?你在市場的長期收益取決於兩個變項:
Dividend Yield+Capital Appreciation
長期持有一種證券,你的可能收益是前者,就是股息率。美國市場從2009年5月以來,他的股息率都低於3%,最近3年多4年來,都低於1.9%,屬於非常昂貴的市場。美國市場長期股息率的Median是4.22%,長期的Mean是4.25%。最高股息率的月份是1932年6月,高達13.84%。最低股息率的月份是2000年8月,低見1.11%。你在這個市場裡,究竟想Buy-High-Sell-Higher,還是想Buy-High and Hold,這能賺錢嗎?
Buy-High and Hold這一策略還真能夠賺得到錢!不過是所賺有限。Graham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7章的The Relatively Unpopular Large Company(相對不受歡迎的大公司pp.163-164)一節下,依據Drexel Firestone公司的長期統計,如果從1937年1月到1962年12月,共26年,啟動資金是10000美元,每年的年底12月31日把道瓊斯指數30家公司的最低市盈率的10家公司找出來,以及最高市盈率的10家公司也找出來,在明年1月2日一開市就分別以10000美元買進10家最低市盈率的公司,同時也以10000美元買進10家最高市盈率的公司,並且也以10000美元買進道瓊斯指數本身,共三組。到該年年底12月31日照著辦。這樣堅持下來26年,至1962年12月驗證結果是:
刪除最低市盈率那一組,從10000美元發展至66900美元。
最高市盈率那一組,從10000美元發展至25300美元。
道窮斯指數那一組,從10000美元發展至44000美元。
很明顯,最低市盈率那一組實踐了Buy-Low and Hold,年均回報率高達21.88%。
最高市盈率那一組實踐了Buy-High and Hold,年均回報率是5.88%。
道瓊斯指數那一組實踐了Buy-Moderate and Hold,年均回報率是13.08%。
選擇Buy-Low,Buy-High或Buy-Moderate是個人自己的選擇,獲得什麼樣的成果取決於自己的選擇。
21.88%的年均回報率豈不是Beat the Market!Beat the Street! 這麼簡單,真讓人難以置信!
Say that to Warren Buffet idiot
刪除So Charlie Munger and Warren Buffett are both idiots? Mr. Chung studied Physics at university. Well ch liu appears to be a man who only accepts classical mechanics but not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
刪除如果你判定某一市場長期昂貴,或者長期便宜,其實更有可能的是你的估值方法出現了盲點。
刪除Ben Graham在第4修訂版(1973年)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7章披露Drexel Firestone公司這個簡易投資法後,在1980年代克里夫蘭(Cleveland)有一位名叫John Slatter的投資顧問與作家發展出Dow 10或Dogs of the Dow投資策略。依據華頓商學院著名金融學教授Jeremy J. Siegel在他的名著Stocks for the Long Run第5版第12章所載(我所讀的是2008年第4版第9章),策略完全無異於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7章所言,不同的是使用股息收益率取代市盈率。也就是說,每年年底選出道瓊斯30指數中最高股息收益率的前10名公司去投資,持有一年,到同年年底再重複一次,長期持有這個Dow 10,績效如何?從1957年至2012年,56年,年均收益是12.63%,優勝於道瓊斯30指數的年均收益10.93%。Jeremy J. Siegel同時也測試了S&P 500指數的S&P 10,年均收益是14.14%,遠優於指數本身的10.13%!Jeremy J. Siegel也將S&P 500指數中的成分股依股息收益率的高低分成5組,每組100家公司,分別是:Highest, High, Mid, Low, Lowest。再加上S&P 500指數本身共6組。股息收益率從最高到最低56年的年算術平均收益率是:14.25%,13.42%,10.77%,10.64%與11.62%。S&P 500指數本身的年均收益率是11.55%。Highest, High, Mid這3組的β值都低於指數本身的1。也就是說,風險較指數低,但回報卻高於指數本身。
刪除Stocks for the Long Run這本書值得細讀,我最近讀了第二次。作者的另一本The Future for Investors也順便推薦。
Ben Graham在第4修訂版(1973年)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7章《相對不受歡迎的大公司》那一節介紹了簡易穩賺可行的Dow 10方法外,他在同一節的後面有一節叫做《購買廉價證券》(Purchase of Bargain Issues)。什麼叫做“廉價證券”?他說:
刪除“為了盡可能具體明確,讓我們建議:除非證券的評估價值至少得超過其價格50%,否則不能稱之為廉價證券!”(p.166)
這表示證券的買進價格除評估價值要小於0.5。
同樣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7章裡Ben Graham如此界定廉價,他說:
“我所定義的廉價,就是價格不超過證券的評估價值(appraisal value)的三分之二。”(p.177)
這表示證券的買進價格除評估價值要小於0.67。
究竟是小於0.5還是小於0.67?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證券的買進價格是其評估價值0.67以下,越低越好,最好低於0.5以下。那麼,“評估價值”是什麽東西?
讓我們來看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15章《廉價證券或流動資產淨值股》(Bargain Issues, or Net-Current-Assets Stocks)這一節。在這一節開始處就提到“買進價格低於它們的流動資產淨值的30種證券”(buying 30 issues at a price less than their net-current-asset-value )。所謂“流動資產淨值”,一般簡稱NAV。我就拿0939建行來說明,可看AASTOCKS這裡:
http://www.aastocks.com/en/stocks/analysis/company-fundamental/earnings-summary?symbol=00939
在最下面倒數第3行就是NAV,再順著這一行向左看過去,2023年12月,金額是13.1983元。市場今天2023年9月3日的收盤價是5.38元。5.38除13.1983等於0.4076.這豈不是比Ben Graham所推薦的0.67或0.5還要低得多!事實上,香港這一波現實政治動盪,繼而長達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香港的經濟衝擊不可謂不大,再加上沒完沒了的大陸房地產泡沫殃及恆生指數成份股裡好幾個行業,最明顯的可以看到恆指的地產股、銀行股等的股價遠低於其資產淨值。大家可以看一看: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market/index/hk-index-con.aspx
市賬率(股價/每股淨資產值(倍))低於0.5還真不少!使用這種低買的策略能賺嗎?我們也引用Ben Graham的話來說明,他可說從1920年代一直使用到他在1956年離開華爾街都在使用。他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第15章如此說:
“如果有人能夠以低於流動資產淨值的價格,也就是說,扣除所有優先求償權,並且將固定資產與其他資產視為零價值這樣的價格,買進並獲得一個分散化的普通股組合,那麼,這個組合的投資成果將會是令人相當滿意的。上述的論斷過去看上去似乎是簡單得離譜,現在看起來依然是如此。但是,依據我們的實戰經驗,從1923年到1957年這30多年間,情況確實就是這樣。除了1930年到1932年超級大熊市例外。”(p.391)
學習投資其中一個很危險的事,就是把一些投資經典當作金科玉律,認為它們是聖經一般的存在,缺乏了自己的思考。
刪除Ben Graham從1923年到1957年一直使用超過30年行之有效的P/B˂0.67的投資準則在他晚年宣讀的一篇名為《選擇普通股的三個簡單方法》中叫做Book Value Criterion(2/3 book value)。分別與P/E Criterion以及Previous High Criterion並成為“三個選股的簡單方法”。從1960年至1972年back test檢查了美國市場,分別以這三種簡單方法買進30家盡量分散在不同行業股票,每年結算。績效最好的是P/E Criterion,13年平均收益是14.9%。 Previous High Criterion13年平均收益是9.7%。Book Value Criterion因為1960年至1964年無法找足30家股票所以只有9年平均收益是7.7%。都優於道瓊斯工業指數的13年平均收益-8.5%。
刪除exactly. 《Intelligent Investor》指出股票的PE x PB不應該超過22.5,否則就是貴。但到今時今日,世界改變左好多,會計準則亦有改變,唔能夠過去既方法搬字過紙就算,必需要靈活變通。成功既投資者並非一成不變
刪除如果Benjamin Graham是生於2024年這世代的人,今天才開始寫《Intelligent Investor》,可以很確定的說,內容肯定會跟我們現在看到的《Intelligent Investor》有分別。分別會在哪裡?這就是我們閱讀這些經典著作時需要思考的地方。
刪除如果你認為Ben在2024年這世代寫出來的《Intelligent Investor》會跟70多年前寫出來的那個版本一模一樣,得罪講句,這是典型缺乏了自己思考的「讀死書」。
Ben Graham的《選擇普通股的三個簡單方法》是在1975年名為"The Economic Framework of Investors." 的研討會宣讀的一篇論文。Book Value Criterion(2/3 book value)已如上述。P/E Criterion選股的標準是市盈率10倍以下,最好是7倍以下。Previous High Criterion則是買進價格低於最近兩年最高股價除2。都是可以量化的標準,不用猜來猜去、模模糊糊。論文中還提到Dividend Yield Criterion,他說可惜沒能找出長期數據,所以沒用。否則便變成了四個簡單方法。雖然Ben Graham文中並沒有提到過這個準則的量化標準,但我提議高於6%。
刪除關於Book Value Criterion(2/3 book value),在1960年至1964年,連續4年,竟然會找不出30家公司符合這個準則,讓我非常訝異!我對1949年一直延伸到1974年10月這一個歷史長牛下個一定的研究功夫,因為這段期間仍是Ben Graham離開華爾街之後還在關注的市場。在這4年裡,有一個28%的跌市,那就是S&P 500指數在1961年12月12日從72.64點(PE 22.83倍 股息率2.78%)下跌至1962年6月26日的52.32點(PE 15.08倍 股息率3.83%),整體下跌了約28%。理論上,在這種規模的跌市,一般不難找出超過30家公司符合Book Value Criterion(2/3 book value)。我推斷,找不出符合Book Value準則的可能性有二:
刪除一、雖然整體下跌了達28%,可是1962年6月26日的52.32點(PE 15.08倍 股息率3.83%)與這段時期之前約10年餘的平均PE 13.46倍10年餘的平均息率4.74%相比是不具吸引力的。也就是說,跌得還不夠深。
二、S&P 500指數在1961年12月12日從72.64點(PE 22.83倍 股息率2.78%)下跌至1962年6月26日的52.32點(PE 15.08倍 股息率3.83%)後便觸底回升,到1962年12月31日指數已經回升至63.1點,PE是17.07倍,股息率是3.4%。這個Key Ratios很難會出現30家符合Book Value準則的公司。
“穩健投資的基本原則不會因時移世易而改變,但是,這些基本原則的應用則必須因應各種金融機制與環境而作出相應的重要調整。”p.4,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刪除哈哈連一直推崇港股專家終於也保守悲觀起來了,認清左形勢,都係好事嘅,但那些一直忠心追隨者豈不是被⋯!
回覆刪除模糊的正確遠比精確的錯誤好。
回覆刪除謝謝鐘Sir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