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投資簡義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07-13

最近重看Burt Malkiel 和Charley Ellis 合著的《The Elements of Investing》,中文書名譯作《投資簡義》,內容言簡意賅,導出了投資的簡單法則,很值得推薦給網友。

書中提到投資者應該利用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分散投資,這個建議跟指數基金之父伯格(John Bogle)所倡議的指數基金如出一轍。我嘗試把當中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簡單地介紹給大家,並加入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為何業餘投資者適宜買指數基金?

一般來說,投資組合的回報通常可以從以下三個途徑獲得:

(1) 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建立個人對每類資產長線的分配目標,比如說50%股票,50%債券;

(2) 捕捉市場時機(Market Timing)-意圖預測大市的走勢,調整股票的比重,短期偏離長線的分配目標,比如短期看好股票便增持股票到60%、70%,看淡股票便減持股票到40%、30%等;

(3)選股(Stock Selection)-意圖選取跑贏大市的股票。

但過去經驗說明:

第(1)點資產配置最為重要,解釋了超過九成甚至十成投資者的回報。

第(2)點捕捉市場時機很難做到,因為短期大市根本不可預測,再加上人性貪婪和恐懼的心理影響,投資者很多時不是「低買高賣」,反而是「高買低賣」,得不償失!

第(3)點要選對優勝股(Picking Winning Stock)也是高難度動作,市面很多主動型基金,緃使擁有專業的基金經理和豐富的研究資源,回報很多時都是跑輸大市的,這個更是近年ETF(Exchange-traded Fund)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基於以上的數據,假如業餘投資者自問無能力(包括時間、投資知識和心理質素,缺一不可)捕捉市場時機及分析個別股票的基本因素和估值,那麼,我認為他們的最佳選擇應該是做個被動型的投資者(Passive Investor)。

被動型投資者的操作

對於被動型投資者來說,只需要集中評估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然後通過指數基金執行,分散風險,並長線投資,每年只要重新再平衡(Rebalance)便可,將投資盡量簡單化。

利用平均成本法(Dollar Cost Averaging),比如月供盈富基金(2800),達到時間分散的效果。

每年一次,進行資產配置重新再平衡(Rebalance),比如股票比重上升了便減持,股票比重下跌了便增持,目的是把各類資產的比重調整至當初的目標。


20 則留言:

  1. 這是本好書,如果能有些找尋優質股的實例更好。
    投資者每天在尋找優質。

    回覆刪除
    回覆
    1. 價值兄:書的重點是Indexing,並不鼓勵投資者自行選股呢!

      刪除
    2. Indexing 是什麼意思?

      刪除
    3. Big Ox兄:“Indexing is the adjustment of the weights of assets in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so that its performance matches that of an index.”

      書的重點是建議投資者買入指數基金,並不鼓勵投資者自行選股呢!



      刪除
  2. 謝謝Benny兄的分享!海外的指數基金選擇,真的比香港多很多。所以資產較大的本地市民,不妨考慮開番個美股户口供下Vanguard吧!

    回覆刪除
  3. 我的MPF用了第一個方法,每當恒指升/跌了800-1000點, 就會rebalance一次。
    近來上落巿格,都幾好~

    回覆刪除
  4. 可惜MPF無得揀2800買,只有一堆主動型基金!
    之前我揀的都是分散投資,由於我仲年輕,分散得黎仍是全部高風險,但係就揀左世界各地都有D基金。宜家學識左D投資知識,唔識不如唔好揀,100%香港基金,睇住恆指PE黎買,PE高就轉債券保本,一低就轉高風險,雖然回報仲係麻麻,但比以前好左好多。

    回覆刪除
  5. 其實債券在哪買?能多分享嗎?
    目前都只投資在股票上 但有需要買債券嗎?

    Thanks
    William

    回覆刪除
    回覆
    1. William,在資產配置上,有個簡單的指引:

      風險資產應佔個人總資產的比重(%)= 100 - 年齡
      假如你是30歲,總資產一百萬,那麼股票可以佔70萬,債券和現金佔30萬。

      我要強調這只是個指引,除了年齡外,當然還有其他考慮因素,包括:資本、投資能力、控制情緒能力....

      刪除
    2. 在香港買債券不方便,入場費很高,通常十萬USD以上!

      刪除
    3. 多謝Big Ox補充。
      我的經驗是:直債通常入場費十萬美元或一百萬港元。

      刪除
  6. 係全球化既背景下, 成熟市場同新興市場既關連性比以前更複雜(ie 好多美股,如apple根本已經係半隻中國股票), 管理地區分佈,行業分佈,匯率風險亦都越黎越難,
    再加上世界走向通縮, asset allocation既學問的確變得更加重要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tam兄的觀點。
      我認為投資者值得花多點時間在資產配置上,因為這個因素幾乎決定了投資者的回報。

      刪除
  7. 上述所講的非常合理,因我身處澳門,最多都只有保險公司的基金買,連債券都沒有得買,所以只有股票買賣為主。

    回覆刪除
    回覆
    1. Oscar兄:原來在澳門的投資選擇那麼少。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