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迷失的十年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9-10-19

今個星期,有位在股海迷失了十年的學員A(他說雖然過往在本地股票市場沒有蝕很多錢,但也得不到理想的回報,因此想轉戰美股,務求增加回報率)在「鍾記價值投資學會」Telegram群組提出「應否投資美股」的問題,結果獲得不少師兄師姐回應。他們討論的內容很中肯,值得參考。

學員A: 「想請問師兄師姐投資美股會否較研究港股複雜?」

學員B: 「鍾Sir投資主力都是港股,投資其他地區請量力而為,要留意是否你的能力圈?」

學員C: 「如果不是你的能力圈範圍,買ETF就算了。」

學員D: 「我心裡想講的也和上面的師兄一樣。我記得你之前說過,你買了十年股票,都是亂買的,現在要改變自己重新學過。
既然重新學過,就要先打好基礎及由簡單開始,ETF如盈富基金(2800)是一個好選擇。待自己重新建立信心之後,才去想其他個股或其他市場。盈富基金只要在合理價以下有一定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之下分注買入,應該是相對安全的。
我又打個比喻: 你現在的情況, 就像是由零重新開始, 要先打好地基,做好結構,才去想應添置甚麼傢俱,若未知應買甚麼傢具才好,就不如先租一個單位連傢俱,就像是盈富基金追蹤恆指(包含所有50隻指數成分股)就最簡單了。
再退一步,若我是你,我會現在甚麼都不想,先學好基本功,看完投資經典書,消化完,才去想清楚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計劃和資產配置。」

學員E: 「師姐好有心,打那麽多字為同學解釋。我覺得不熟不買,外國股票買ETF比較好,除非你做足功課研究個別的外國股票。」

學員F: 「對的,美國市場最好就是買ETF,如果現在你在熟悉的地方(港股)也不識選股,我就認為別要買個別美股。」

學員B: 「補充一下,盈富基金跑贏八成投資者,如你過去的投資成績跑輸恒指,不如簡簡單單投資盈富基金,做好資產配置,在恒指估值相對吸引時,還有子彈分段入市...... 」

學員F: 「如果估值也不識,就月供盈富基金啦!」

學員G: 「雖然很多只專注港股的投資者會被人批評有“home bias”的毛病, 但『不熟不做』卻是很基本的減少風險手法。」

學員H: 「越熟悉,越能減低風險。」

學員I: 「未完全學懂買個股, 盈富基金都有不錯回報呢!」

學員J: 「財不入急門,我都後悔浪費了十年的光陰,但與其因為心急而再錯,不如腳踏實地練好內功心法。再加上做好MPF資產配置,一步一步滾大個雪球!」

總的來說,我覺得師兄師姐的意見都是十分中肯的。選股與估值並不是容易和簡單的事情,投資經驗較淺和基本功不足的投資者,不妨先從指數基金開始,然後慢慢努力學習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挑選優質股,並學懂估值計算,按部就班,這樣便可以增加勝算,減少選錯股或以過高價格買入股票而出現永久性虧損的風險。

14 則留言:

  1. 投資最困難的一點畢竟是長期的財富的積累,而失去則非常容易。假如你在這個市場做不到,那麼,在任何市場也一樣做不到。所以,不應該向外想東想西,而應該向內檢討自己。投資能夠長期成功有五要素:
    一,資金。
    二,知識。
    三,耐性。
    四,紀律。
    五,勇氣。
    一般人最困難之處就在資金。但最重要的是知識,因為資金的保護與長期積累靠的是知識。所以,投資需要讀很多書,而書籍大體上可分為四類:
    一,完全沒用。
    二,有一點用。
    三,有用。
    四,非常有用。
    能夠長期打敗市場的價值投資者,他們的論著就屬於非常有用。把他們找出來,不要放過任何一篇文章。巴菲特說得好,沒有人會因為讀Graham的書而變窮!你就從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這一本書開始吧!我在今年暑假是第三次讀,還一直能夠讀出新的東西來,(很多章讀了超過10次以上!仍能讀出新東西來!)這真是厲害!到了你讀了三遍之後,你還可以選擇以三種不同的身份去讀:
    一,以“防禦型的投資者”身份去讀。
    二,以“進取型的投資者”身份去讀。
    三,以“成長股投資者”的身份去讀。

    最後,讓我告訴你,在股票市場不腳踏實地而妙想天開最終就淪為投機者。投機也沒有什麼不好,就是很難長期在這個市場與任何市場賺得到錢,如此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師兄, 我最喜歡的書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真的如師兄所言, 每次都能讀出新想法

      其實我覺得文中的人沒有浪費十年, 那是十年的經驗呀, 怎能說浪費?

      刪除
    2. Ch Liu兄這篇回貼很好,我的學員今早在「鍾記價值投資學會」Telegram群組也分享了這段內容,謝謝!

      刪除
    3. 老王兄:Howard Marks的《投資最重要的事》屬於必讀投資經典之一。

      刪除
    4. 我在學習投資之初(2007年初),曾在網上輸入全球長期最賺錢的市場(從1970年代開始),得到的答案是:香港排第一(13.6%),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排第二(12%左右),美國排第三(10.5%左右)。我當時就想,我已經錯過了香港,可不能再錯過斯德哥爾摩。於是便全力“研究”(當時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能力!)瑞典這個市場。我從瑞典的OMX S30這30家指數成份股開始了解,看一看它們分佈在什麼行業上,權重多大,漲跌幅度多大等。後來在2009年年底接觸到Graham的價值投資理論才開始正式具備研究市場與個股的初步能力。他個人使用的方法是Buy-Low-Sell-High Approach,到2011年年初開始研究香港這個市場,也是從HSI指數成份股開始,到現在,我還是認為香港這個市場是最容易賺錢的市場。所以,我花在研究香港的市場與個股的時間竟然遠超過斯德哥爾摩,足見香港非常具吸引力!大家可看一看下面兩個長期統計數據:
      Hong Kong: Stock market return
      https://www.theglobaleconomy.com/Hong-Kong/Stock_market_return/
      Sweden: Stock market return
      https://www.theglobaleconomy.com/Sweden/Stock_market_return/

      香港從1965年開始,事實上,恆生指數開始於1964年8月。瑞典從1987年開始,是因為OMX S30成立較晚,而另一個SAX All Share則歷史悠久。瑞典的股票市場則成立於1863年。

      對於財富的累積上,巴菲特成功地將Keynes的Buy-Low and Hold,所謂的集中投資發揮到了極致,並且賺了大錢。但是,我認為,在財富的積累上,尤其是資本不夠多的情況下,使用Graham的Buy-Low-Sell-High Approach較容易達標,尤其在香港這10年為然。這是我一直使用Grahasm這一派別的方法不斷回測所得出的結果。2016年2月11日,我更做了一個前側。在那一天選了11個指數成份股,再配合兩個指數ETF,持有兩年至2018年1月26日恆指高升至33154點賣出,績效如何?一句話:甚好!
      所以,建議大家專注於香港這個市場,把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這一本書讀到滾瓜爛熟,巴菲特讀了四次,你就讀更多次,肯定你有可能了解會超過他。相信我!

      刪除
    5. 謝謝Ch Liu兄分享了自己的投資心路歷程,很值得投資者參考。

      刪除
  2. 可否轉一轉字體顏色深一些,因看到很疲倦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愛自由生活兄:謝謝意見。下次會嘗試改用較深的字體顏色。

      刪除
  3. 其實重點唔係美唔美股,亦唔係咩ETF或者盈富基金,而係投資者本身自己內功:一個已經有自己投資體系、分析框架、內功的人,買美股、港股,甚至巴西、印度、非洲股票分別唔會好大;相反,一個人本身有問題,基本功都冇,買乜都係死

    回覆刪除
    回覆
    1. Chan兄所言甚是,投資基本功的確很重要呢!

      刪除
  4. 港股垃圾股處處, 買美股sp500好過恆指多多聲, 港股大部分都係本土性週期股, 沒有長期增長, 買港股絕對浪費時間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財務自由兄:港股中的優質股不多,投資者須要精挑細選。

      刪除
  5. 忘了跟“鍾記價值投資學會”的年輕朋友說,你們的老師所採取的投資策略是最有效,那就是結合Graham與Keynes/巴菲特兩種Approach而成的:
    Buy-Low/Moderate-Sell-High and Hold Approach
    這不管在起始的資金積累與長期的財富積累上都全面地顧及了以及充盡地實現了,我自己也使用相同的投資策略,他的投資組合加進兩個ETF,更把集中投資與分散化投資完美地結合起來,我認為比巴菲特推薦的集中投資更為優勝!當然了,當你的資產達到了兩、三億美元時,你大可以完全跟隨Keynes/巴菲特的Approach。巴菲特與芒格當年賺那兩、三億美元時用的就是Graham的Buy-Low-Sell-High Approach,只是他們後來實踐成功了Buy-Low/Moderate and Hold,賺到了更多錢而把它忘記了罷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Ch Liu兄的補充。原來Ch Liu兄也是使用相同的投資策略,真好!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