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Philip Fisher的智慧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12-30

近日翻看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的大作《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更加鞏固了自己傾向長期投資增長股的信念。

「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曾經說過自己是Benjamin Graham 和Philip Fisher的混合體,足見後者的江湖地位。「股神」的投資策略,從早期側重Benjamin Graham 的cigar-butt investing,專門買入「煙蒂屁股」,轉變到後期較接近Philip Fisher,偏重買入優質股,並提出「寧願用合理價錢買入優秀的企業,也不要以低價買入差劣的企業」。由此可見,除了「股神」的拍檔Charlie Munger外,Philip Fisher對「股神」後期的影響可謂極深。

書中第三章「What to Buy: The Fifteen Points to Look for in a Common Stock」,以清單形式,概括地道出投資者買股時需要考慮的15個要點,內容非常精彩。Philip Fisher認為只要企業符合清單上大部份的條件,已經值得投資。假如大部份條件都未能符合的話,投資者應該避之則吉。

我列出其中我認為較重要的七點:

1. 公司的產品是否具有市場潛力,足以令未來幾年營業額大幅上升?
2. 公司是否具備有效益的研發能力?
3. 公司的邊際利潤率會否太微薄?
4. 公司如何保持或改善其邊際利潤率?
5. 在可見將來,公司的增長是否需要依靠股本融資(Equity Financing),大量發行新股,攤薄現有股東的權益?
6. 公司管理層對投資者是否誠實,還是總是報喜不報憂?
7. 公司管理層的誠信是否無庸置疑?

眾所周知,Philip Fisher偏愛增長股。他開宗明義,非常著重企業長期的銷售增長潛力。假如企業沒有銷售增長,單靠成本控制,並不能長期保持利潤增長。我認為投資者可以從整個市場的滲透率,以及產品的競爭優勢,來評估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

企業要維持長遠的競爭力,必須建立有效益的研發能力,這點我很認同。舉個例子,「華為」近年積極大量投放資源研發中高端智能手機,擁有不少專利,製造出來的手機深受客戶歡迎,現已成為國內智能手機生產商的龍頭,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第三,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Philip Fisher認為利潤率太微薄的企業,並不是好的長線投資對象。這點我也是非常認同的。原因很簡單,這類企業抵禦外在或內在環境的能力弱,投資風險不低。只要產品價格因為競爭而稍為降低,或者生產成本因為工資或原材料價格上升而稍為增加,企業便會虧本收場。

至於評估公司的增長是否需要依靠股本融資(配股或供股),我認為投資者可以參考它的淨負債比率和每年的自由現金流。

最後,第六和第七點牽涉企業管治的問題,這點也是我經常說的。沒有企業管治的公司,投資者還是不要沾手較好。




20 則留言:

  1. 想問:
    1. "合理的價格", 與巴菲特的"安全邊際", 是否同一樣東西?
    2. 如果導致該公司增長的源頭已不再存在, 是否應該賣出換馬?
    --> 大約八,九年前, 我朋友經常行街睇衫睇化妝品, 留意到賣化妝品的連鎖店, 非本地客逐漸增加, 而且店鋪人流愈來愈多. 佢留意到大陸開放自由行的政策, 於是果斷買入卓越. 一如預期, 卓越(莎莎都係)越開越多, 生意高速增長, 股價亦水漲船高. 但係, 當大陸開始收緊自由行, 最後連深圳都一周一行, 佢就將卓越賣出.
    3. 如果公司往績不佳, 只因幸好收購了一間高速增長、並開始賺錢的子公司, 應否入手? 典型例子: 0575勵晶太平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兄可否留名?方便日後交流。
      1. 當股價低於內在價值或合理價,才會出現安全邊際。
      2. 假如公司再沒有增長,而估值又偏高的話,考慮賣出也無可厚非。
      3. 我對0575勵晶太平洋沒有認識,所以沒有發言權。一般來說,沒有往績的公司較難分析,還是少沾手較好。

      刪除
  2. 費沙 的 非常潛力股一定要看, 精彩。

    回覆刪除
    回覆
    1. 80後標竿兄:這本書是講增長股的經典,百看不厭。

      刪除
  3. 前陣子看完,但philip fisher始終係上一兩輩的人,書中舉的例子,有些公司聽都未聽過,有些公司如motorola則已沒落. 而我非商科出身,對於20-50年代的經濟背景幾乎無認識,因此,這本書對我來講,理論充足,但感覺好虛浮。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兄:不妨看看我的書《實踐價值投資的真諦》,內容會比較「貼地」。

      刪除
  4. Benjamin Graham在他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Third Revised Edition(1965年)裡第8章《三、收益能力的預測》的一個附註中曾談到Philip Fisher和他的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我沒有Third Revised Edition這本書的原文,只根據大陸的譯本大概知道Graham他本人不認為真的有人可以做得到正確無誤地選出增長股。那個中文翻譯太差,讓我很費力氣才能讀得懂!在該書的p.163。我手頭上的是PDF檔,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下面是下载的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23729161&uk=3121057388&fid=343044484

    讀Charlie Munger的書,他說Graham認為做不到的事,而他和巴菲特就做得到!所以,他在行文中顯得非常得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Ch Liu兄:謝謝你的資訊。新年快樂!

      刪除
    2. 那個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Third Revised Edition(1965年)譯本對Graham原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翻譯成:
      “人們如果能準確無誤地選擇最好的股票,人們就會喪失多樣性。”
      這一句話的原文在1973年Graham對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最後的一個校訂本中還保留著,原文是:
      If one could select the best stocks unerringly, one would only lose by diversifying. (p.365)
      那一個could字是斜體。他的恰當翻譯應該是:
      “假如有人能夠正確無誤地選出最好的股票,那麼,分散化就只會讓他蒙受損失。”

      刪除
    3. 同意Ch Liu兄的翻譯比較恰當。
      假如投資者認為自己找對了優質股,安全邊際充足的話,便應該重鎚出擊,佔個人股票投資組合一定的比重,不要浪費機會。

      刪除
  5. 恭祝鍾兄2017年新年快樂!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Ch Liu兄。期望2017年看到你的新書面世。

      刪除
  6. 那需要很勤快才做得到!
    很想請問鍾兄一個問題,2015年5月26日,港交所站上了309.4港元的高位。當時在香港有三派不同的看法:
    一、全數賣出。
    二、減持一半或一部分。
    三、絕不賣出。
    具有非常久市場經驗的前輩董偉老先生是絕不賣出派。但是,當時的實際EPS是6.7港元,那麼,當時的港交所的PE不就是46倍嗎?董偉老先生的買入港交所價格是很久以前的10以下,絕不賣出毫不為奇。我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Ch Liu兄加油。

      我選擇了第二個策略。 2015年4月,我趁港交所的股價在250港元以上開始減持,越高越沽。主要原因是我看到港股出現泡沫的跡象,而當時港交所的估值偏高。

      跟據我對港交所的盈利模型,我評估過,就算港股日成交1400億港元,以250港元計算,港交所的預測市盈率也高達28倍!跟它過去的平均值一樣。問題是:日成交1400億港元能否維持?我有疑問。

      可以參考我當時寫的blog文「泡沫為價值投資者帶來出貨機會」。
      http://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10.html

      刪除
  7. 謝謝鍾兄的回覆。獲益甚多。我也會採取第二個策略。討論部分對我啟發很大。我準備近期把你的所有blog文與討論從2011年的舊文讀回來到現在的blog文,好吸收你寶貴的投資經驗與智慧。

    回覆刪除
    回覆
    1. Ch Liu兄:很高興得到你的認同。多多指教。

      刪除